要是让圈里人给汪涵贴标签,估计能列一长串:《天天向上》的定海神针,说话带劲儿又有料的综艺老炮,肚子里装着数不清典故的文化人。他主持的节目,那可是陪了一代人长大,从明星访谈聊到民间手艺,从诗词歌赋侃到生活窍门,不管啥话题,到他嘴里都能盘活,硬是把一档脱口秀做成了 "百科全书式" 的国民节目。就冲这点,说他是 "综艺一哥",没人不服气。
可 8 月 12 号南京街头那组照片,真把人看愣了。这还是那个穿休闲西装、戴黑框眼镜,往台上一站就气场全开的汪涵吗?皱巴巴的棉衬衫套着老头背心,阔腿牛仔裤卷到膝盖,满头白发乱蓬蓬的,胡子也没刮,脸看着有点肿,走在人群里,说是下地干活的老乡都有人信。网友们吵翻了:"这变化也太猛了,才 3 年啊,咋老成这样了?"
一、荧幕上的他:说话带梗,肚子里全是活儿
展开剩余85%说起来,汪涵的主持风格,那真是独一份。别人主持靠剧本,他靠 "临场抓瞎"—— 不是真瞎,是肚子里有货,随便拎个话题就能聊出花来。
就说《天天向上》里,有回请了个做糖画的老艺人,人家刚摆开摊子,汪涵就蹲旁边唠上了:"大爷,您这糖稀熬得够亮啊,是不是得用冰糖加麦芽糖?我小时候在长沙街头见的糖画,孙悟空的尾巴总被小孩啃掉,您这手艺,尾巴能撑到最后不?" 几句话就把观众拉到童年回忆里,老艺人也打开了话匣子,从糖画的历史讲到自己跑江湖的故事,原本平淡的环节,愣是变成了最戳人的片段。
他肚子里的典故,更是信手拈来。聊到节气,他能从清明的 "插柳" 说到寒食节的由来,顺带背两句杜甫的诗;说到传统手艺,他能报出哪个村子的竹编是非遗,哪个老手艺人的绝活快失传了。有次嘉宾聊到 "中庸之道",他没掉书袋,就举了个例子:"就像咱吃火锅,麻和辣得平衡,不然光辣不麻烧心,光麻不辣没劲儿,做人也一样,太刚易折,太软易垮,中间那点度,得慢慢品。" 听得人直点头,这道理说得比教科书还明白。
那时候的他,形象也透着股精气神。休闲西装总熨得笔挺,黑框眼镜戴出了斯文劲儿,小平头打理得整整齐齐。就算节目录到后半夜,他眼里也有光,跟嘉宾插科打诨时笑得爽朗,聊到动情处又能沉下心来认真听。观众都说:"看汪涵主持,就像听家里长辈讲故事,舒服,踏实。"
他不光能 hold 住大场面,还特会救场。有次节目里,一个年轻嘉宾太紧张,说话结结巴巴,场面一度冷得像冰窖。汪涵没催也没替他说,就笑着打圆场:"这孩子是太激动了,跟咱第一次见偶像似的,手心都冒汗吧?没事,喝口水,慢慢说,咱都等着呢。" 一句话就把嘉宾的紧张给化解了,后面聊得顺顺当当。这种分寸感,没几十年历练,真练不出来。
二、镜头外的他:3 年不见,怎么就变样了?
2022 年《天天向上》停播,汪涵就跟从荧幕上 "隐身" 了似的。偶尔有消息出来,不是参加文化活动,就是去乡下采风,再没了以前的曝光度。谁能想到,再次引发热议,竟是因为一组 "认不出" 的街拍照。
照片里的他,确实跟以前判若两人。头发白了大半,不是那种精心染过的 "奶奶灰",是那种自然生长的花白,看着有点乱;胡子拉碴的,估计好几天没刮了;身上那件棉衬衫,皱得像揉过的纸,里面的老头背心露出边儿来,咋看咋像隔壁大爷出门遛弯的打扮。有网友调侃:"这是把 ' 退休生活 ' 提前过了?"
其实啊,这几年他的变化,早有苗头。之前有次参加活动,他就没染头发,白头发在灯光下挺显眼,有人问他咋不染染,他笑说:"白就白了呗,这是岁月给的勋章,遮啥?" 那会儿他还穿着合身的衣服,精神头也还行,只是比起巅峰时期,确实多了些沧桑。
为啥变化这么大?有人猜是累的。想想也是,他在《天天向上》待了十几年,每周录节目,平时还得跑各种活动,熬夜是家常便饭。有回他自己说,最忙的时候,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,录节目时咳血,去医院检查,医生勒令他必须休息。长期连轴转,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啊。
还有人说,是心态变了。离开熟悉的舞台,没了聚光灯照着,自然就懒得折腾了。以前上镜,发型得吹,衣服得挑,现在出门遛弯,舒服最重要,管它皱不皱、乱不乱。就像咱普通人,上班时西装革履,周末在家不也 T 恤大裤衩嘛,明星卸下光环,不也一样?
不过话说回来,51 岁的人,有点白发、显点老,不是挺正常的吗?咱们身边的叔叔伯伯,这个年纪头发白的、肚子有点鼓的,一抓一大把。咋到了汪涵这儿,就成了 "惊掉下巴" 的事儿?可能还是咱看惯了他在荧幕上的样子,突然见着真实的、带点烟火气的他,有点不习惯吧。
三、红气养人?或许,真实更养人
网友们吵得最凶的,是那句 "红气养人"。说他以前红的时候,看着年轻精神,现在淡出荧幕了,就 "垮" 了。这话听着有点道理,但细想又不对。
"红气" 确实能让人容光焕发,舞台上的掌声、观众的喜爱,那种被需要的感觉,能让人打鸡血。可汪涵现在这样,未必是 "垮" 了,说不定是活得更真实了。
他以前在节目里就说过,喜欢逛菜市场,看大爷大妈讨价还价,听小贩吆喝,觉得那才是生活的本味。现在没那么多工作了,估计真把日子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:早上去公园遛遛弯,跟老头下棋,中午回家做点家常菜,下午看看书、写写字,多舒坦。这种不用装、不用端着的日子,说不定比天天对着镜头笑,更养人呢。
再说了,他也没闲着。这两年,他忙着做文化传承的事儿,去各地寻访老手艺,帮着推广非遗,还出了本书,写的都是这些年的见闻和感悟。这些事,没镜头对着,没流量捧着,但他做得挺带劲。有回他去乡下看一个竹编艺人,蹲在院子里跟人聊了一下午,临走时说:"这些手艺要是没了,太可惜了,我得想办法让更多人知道。" 这种时候的他,眼里的光,可不比在舞台上差。
其实啊,明星也是人,也会老,也会累,也想有自己的小日子。咱总不能要求人家一辈子活在滤镜里,永远是荧幕上的样子吧?就像咱爸妈,年轻时也是俊男靓女,现在有了白头发、皱纹,不还是咱最亲的人吗?对汪涵,或许也该多份理解:他不是 "垮了",是回到了生活本身。
四、给大家的几个小建议
对别人多点宽容。不管是明星还是身边人,别总用 "应该怎样" 去要求。50 岁可以有白发,也可以穿得随意,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,咱看不惯可以不看,但别瞎评价。 对自己少点较劲。别总盯着皱纹、白发焦虑,年龄增长是自然规律,重要的是活得舒坦。今天想吃火锅就吃,明天想穿睡衣出门就穿,自己开心比啥都强。 多关注实在的东西。看一个人,别光看外表,多看看他做了啥。汪涵以前主持节目传递了那么多知识和快乐,现在又在做文化传承,这些可比他头发白没白、穿得好不好看重要多了。最后说两句
汪涵的变化,其实也让咱想想:我们到底希望明星活成什么样?是永远光鲜亮丽,还是可以有血有肉、有老有衰?
或许,真正的 "国民主持人",不是那个永远完美的荧幕形象,而是那个既能在台上侃侃而谈,也能在台下活得真实自在的人。
你觉得呢?要是哪天在菜市场碰到汪涵提着菜篮子,你会上去跟他说句啥?
发布于:江西省联华证券-配资app-配资网站排名-十倍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