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说中,商朝武丁时期,北方有一个叫“鬼方”的民族曾对商朝发动大规模进攻。幸运的是,武丁的妻子妇好带领军队成功击退了敌人。不过,由于缺乏实物证据,长期以来,人们认为妇好像女娲、夸父等神话人物一样,属于传说中的人物。然而,1976年妇好墓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看法,证明了她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。
妇好墓的发现与甲骨文的研究密切相关。1899年,殷墟甲骨文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被一位农民发现,经过王懿荣的研究,确立了甲骨文的重要性。此后,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发现。1908年,罗振玉等人通过研究认为,殷墟可能还埋藏着更多的甲骨文。然而,由于时局动荡,考古工作一度中断。直到1928年,民国时期,董作宾才带领团队正式开始了对小屯村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。
展开剩余79%董作宾本来希望能找到更多甲骨文,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,他不仅发现了大量甲骨文,还找到了许多青铜器、玉器等文物,并重建了商朝的宫殿、宗庙、王陵等建筑遗址。不过,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考古工作再次停滞,直到1950年,殷墟的发掘才恢复。
1976年,考古学家在小屯村进行一次常规发掘时,意外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王室墓葬。经过一番调查,这座墓葬的主人竟然是我们一直认为是神话人物的妇好。
其实,这一发现要归功于“农业学大寨”运动。1975年冬季,位于小屯村西北岗地的土地被计划平整,考古人员为了保护这一重要遗址,决定进行钻探。钻探结果表明,这片土地属于殷文化层。接下来,考古人员开始对其进行详细发掘。刚开始,他们并未预料到将会发现如此重要的墓葬。
在发掘过程中,考古人员从土层中发现了大量漆皮,这让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座殷商古墓。随着挖掘的深入,墓葬内的遗物层层叠叠地出现在眼前,令人震惊。考古人员首先在约3米深的土层中发现了“残陶爵”,更深处又发现了“大理岩石臼”和其他珍贵的遗物。随着发掘继续,他们在墓葬中层层找到了殉人骨、兽骨等,这些都表明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。
最终,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座铜器铭文明确标示墓主人身份的棺椁。在棺室内,考古人员找到了大量玉器和铜器,而通过这些铜器上的铭文,他们确认墓主人就是被神话化的妇好。
妇好不仅是商朝王后,还在历史上有着非凡的军事成就。甲骨文记录了她参与的几次重要战争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她带领军队击退“鬼方”的入侵。此外,妇好还亲自率兵平定了安阳西部的“土方”入侵,成功保障了商朝的边疆安全。
最具象征意义的发现,是两柄青铜钺。它们上面刻有“妇好”铭文,并且饰有双虎扑噬人头的图案。这是当时象征统帅权力的重要器物,类似于现代军队的战旗。虽然经过千年的氧化,这些青铜钺已不再闪耀如黄金般的光泽,但它们的存在无疑证明了妇好在当时的重要地位。
妇好的墓葬出土的遗物中,还包括大量兵器,显然她不仅是武丁的得力助手,也是商朝历史上杰出的军事人物。这些发掘出的珍贵遗物和文物,不仅还原了她的历史地位,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她在商朝历史中的作用。
通过这些遗物和甲骨文的证据,我们不仅确认了妇好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,也使得她从神话中走向了真实的历史舞台。她的故事也再次提醒我们,历史的很多人物,可能在时间的长河中变得模糊,但通过考古和文字的解读,我们依然能够找回他们曾经的辉煌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华证券-配资app-配资网站排名-十倍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